她是三個男孩的媽,面對蹦蹦跳跳的男孩,並沒有澆熄她對旅遊的熱情,反而化阻力為助力,帶著孩子到處露營、讓他們在大自然中跑跳。
不只走遍了台灣的露營地,更開始挑戰海外露營,她是露營部落客三小二鳥Wise。
迪卡儂邀請她和我們分享露營入坑的初衷,還有給新手的露營建議。
對Wise來說,露營是親子回憶的累積、關係的拉近,更是對孩子的機會教育。
她提到,許多爸媽和孩子的日常對話,充滿了「趕快」:「趕快拿聯絡簿」、「趕快寫功課」、「趕快洗澡」、「趕快睡覺」,隔天早上則是「趕快起床」、「趕快出門」。整個家庭的感情跟厚度,就是一直趕快、趕快、趕快。
因此,趁著周末跟孩子到郊外露營,可以讓彼此放鬆,還能讓孩子認識大自然、結交新朋友。請孩子幫忙切菜、協助露營準備的過程,則能訓練生活自理能力。孩子甚至能慢慢享受每次露營的美好與不美好。一次,他們的露營期間碰上雨天,孩子說著「沒關係」,還開始拿食物、吃下午茶,替自己找樂子。
經過一次次的實戰經驗,Wise也從拿家裡鍋碗瓢盆加減用的露營新手,蛻變成擁有齊全露營裝備的老手。她還不只玩遍台灣的露營地,更開始挑戰海外露營。回顧這趟歷程,她對新手露營者,從裝備、營地選擇、天氣再到上車準備,有著什麼建議?
一款10年保固、內嵌打氣筒的充氣式睡墊。享受充氣式睡墊的舒適度,無需攜帶打氣筒!
C. 桌椅、廚具
Wise建議,務必準備露營用鍋碗瓢盆碗。一開始,她先拿家裡的廚具、餐具加減用,但每次出門會漏東漏西,尤其容易忘記帶碗。因此準備一套露營專用的廚具、餐具,整套可放在同個地方,出門露營即可攜帶。另外,許多台灣營地有冰箱,她認為攜帶保冰袋、冰桶通常已足夠,行動冰箱則太佔空間。
要在營地裡料理,爐具是必備裝備。但有卡式爐、蜘蛛爐、行動廚房等多樣選擇,怎麼選?Wise建議,在台灣露營,選擇便宜好入手、火力穩的卡式爐就很足夠。
桌椅對露營者來說,也非常重要。對入門新手來說,可直接買蛋捲桌,方便好收納。但隨著露營次數增多,她開始重視美觀,買了較重的木桌。「請大家回歸到自己需求,基本配備買了不符合需求或審美再來換。」
椅子的選擇上,她現在多用折疊椅,但她也強調,每個人的需求、喜好不同,「椅子大家一定要試坐,覺得滿意、習慣再買,別人覺得好坐,但你不見得覺得好坐。」
一般營地種類可分成四大類,可依照需求,選擇不同營地。
· 草地:這是最有露營感,也最令人喜歡的營地。不過,若營區排水不良,雨天會非常泥濘,而且收帳時帳篷黏上沙石、雜草也很令人崩潰。
· 搭帳板:有些營地會有搭帳板,不過,有些帳篷太大,無法好好搭建。Wise建議,可購買標準帳,各營區幾乎都可適用;最保險的作法是,事前詢問營主搭帳板尺寸,進行評估。
· 碎石:碎石地的排水最好,雨天不會泥濘。不過,碎石地的缺點是,小孩玩耍跌倒會受傷。
· 室內搭棚:即便下雨,在室內搭棚也很舒適。因此,雨天若不想取消露營行程,可選擇這類營地。
不過,台灣營地的品質參差不齊。Wise建議,民眾平時即可加入各大露營社團,邊看邊蒐集資訊。當興致一來決定出發露營,較容易尋覓到合適的營地。有時在社團內,還能幸運地碰上網友轉讓熱門營地。
部落格文章,記得多篇比較
有些人則會從部落格文章蒐集資料,但是記得多篇比較,才能了解營地全貌。畢竟不同天氣、不同露營者在同一營地的經驗可能大不同—晴天營地狀況很好,但下雨天營區泥濘。
另外,台灣一年四季有不同風景,可依季節選擇營地。例如,一月可找能賞櫻花的營地;一、二月則可到苗栗大湖、台中泰安附近,讓孩子能摘草莓、露營。四、五月則是桐花、桂竹筍或螢火蟲季。年底,有些營地會搭配萬聖節或耶誕節活動。
「到底要不要預定營地?」也是許多人露營前的一大疑問。
Wise建議,碰上重大節日,如:國慶、過年等連假就要先預訂;多帳團露,因人數多也建議事前預訂。如果只是單帳露營,那麼較為隨興,可視當周天氣狀況再決定是否要露營,否則碰上颱風,還得煩惱是否能退訂金。
露營達人,往往是天氣達人,懂得看天氣調整裝備。
Wise露營必備的工具是「中央氣象局劇烈天氣App」。其中,最常用的功能是風向。「風,是裝備的天敵,」Wise說,因此,露營最怕的不是雨,而是風。尤其,風大時還要趕緊降低天幕高度,否則營柱容易斷裂。
新手在整車出發前,記得要先列清單,寫上所有必備物品,如:帳篷、卡式爐,甚至是營柱等細項,避免漏掉,否則就曾有營友碰上帶了帳篷,但營柱在家的窘境。
如何擺放裝備,也是門學問。尤其像Wise家有三個孩子,後座滿座,車上能放露營裝備的地方只剩後車廂。這時,擺放順序很重要—愈大件、愈重的東西擺下面:先放帳篷、放衣物袋,最後再塞小東西—拖鞋、野餐墊等。
Wise表示,隨著露營次數愈多,累積愈多經驗,就能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露營方式,擁抱每次旅程的美好與不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