槓鈴深蹲是所有下半身訓練的基礎。從正確的槓鈴位置,到該避免的錯誤,以及可嘗試的變化等,讓我們為你揭開深蹲的秘密。
深蹲(Squat)是重訓中最常見的動作之一,它能讓你訓練出好看且緊實的臀部肌肉。
那麼,該如何正確的深蹲呢?深蹲常見的迷思與錯誤是什麼?這項訓練又可以有哪些變化?
我是 Juliette,一位運動教練兼皮拉提斯老師,我將在這篇文章中向你介紹完整的深蹲知識。
深蹲是所有肌力訓練的基礎,屬於多關節動作,也就是會牽涉到多個關節。
而且,深蹲動作也會訓練到幾個不同肌群。
"當你在未負重的情況下做深蹲時,屈膝及下蹲動作主要會訓練到腿部肌肉。加上負重後,其他肌肉(穩定肌)便會參與進來,尤其是上半身肌肉。"
深蹲也是一種競技項目,因為它是健力動作之一,目標是和自己體重分級相同的選手中,盡可能舉起最大重量。
► 臀部肌群
深蹲時,你會訓練到臀部(尤其是臀大肌與臀中肌)。雖然有些人純粹是為了好看而對臀肌感興趣,但其實它們是人體中最強大、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。而且,它們還能維持骨盆的穩定。如果你在走路時不會跌倒,那全都要感謝你的臀部肌肉。
► 股四頭肌
深蹲也會訓練到股四頭肌:這四塊肌肉形成你大腿正面的部分。股直肌能讓髖部彎曲,四頭肌則能讓膝蓋彎曲。換言之,它們的工作是讓你可以跑、跳、走、爬等等,是非常強大的一個肌肉群。
► 內收肌群
深蹲還會訓練到內收肌群(根據你一開始的姿勢,參與程度也會或大或小有所不同)。這組肌肉位於大腿內側。訓練它們可以讓肌肉的力量平衡。它們屬於髖外展肌群的拮抗肌(對抗肌):也就是臀中肌與臀大肌的拮抗肌。而就跟生活一樣,在肌力訓練中,最重要的是平衡!
► 股二頭肌
深蹲過程中,你的股二頭肌也會跟著加強。這組肌肉位於大腿後方,能讓你彎曲膝蓋與伸展髖部。
► 豎脊肌
深蹲過程中,你會用到脊椎附近的眾多小肌肉來穩定你的上半身。脊椎肌與脊椎旁肌又叫豎脊肌。它們並不是非常有力的肌肉,但在支撐胸腔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。少了它們,你就無法站直了。
► 腹部
深蹲時會運用到整個腹部(腹橫肌、腹直肌)。它們會與你的骨盆底肌肉同步收縮。這種同時收縮能確保運動時的安全。
● 深蹲是功能性訓練
深蹲有許多好處,首先,就是能讓你動起來!這需要一定程度的力量與靈活性,也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會用到的動作,例如搬起重物等。因此,深蹲被稱為功能性動作。
● 深蹲能燃燒熱量
深蹲也非常耗費熱量。因為它屬於多關節動作,所以會燃燒高熱量(甚至如果你深蹲時負重,還會消耗更多!)因此,當你的目標是減重時,深蹲會很有幫助。
ℹ️ 值得一提的是,深蹲是讓你擁有緊緻臀部線條的最佳動作。
● 深蹲能讓你更強壯
深蹲做得越多,你就會越強壯(各方面都是)。
首先,深蹲能加強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的肌肉群:包括臀部、四頭肌、腿後肌及內收肌群,甚至腹部與背部也會變壯!
"它能強化讓我們身體移動的肌肉,同時讓肌肉更穩定,"
就像肌肉一樣,你的骨骼與韌帶也需要訓練,而深蹲也可以做到這點。"當我們做肌力訓練時,骨質密度會增加,韌帶也會更強壯。"
● 深蹲(幾乎)適合所有人
深蹲是一種全方位的訓練,對於會用到腿部的運動都有幫助。
從橄欖球到賽跑、跳高及網球都是如此,唯一改變的只有訓練方式而已。爆發力、力量、肌肥大:每項運動都有對應的訓練類型。
➡️ 將槓鈴放在你的斜方肌(肩部的肌肉部分)上為"高"槓式深蹲,放在三角肌及斜方肌處則是"低"槓深蹲(槓鈴位置會改變你訓練時運用背部肌肉的方式)。
➡️ 你的雙腳應與肩同寬,腳趾稍微朝外,並應保持放鬆。
➡️ 視線水平直視前方(高槓式深蹲時)或雙腳前方兩到三公尺處(低槓式深蹲時)。
➡️ 吸氣並收緊骨盆底肌與腹橫肌腹橫肌,並讓肋骨往下沉(它們不應"拉起",因為正常吸氣時會往上拉)。
➡️ 屈膝讓你的臀部向下並向後。試著讓臀部剛好低於膝蓋高度。
➡️ 接著,腳底用力並收緊臀部回到開始位置。在膝蓋與髖部再次伸直時吐氣。
槓鈴應維持在你腳掌上方,且不應向前或向後移動。想像你的腳趾與腳跟中間有一條垂直線。用這條線當參考,讓槓鈴沿著這條線移動。
❌ 不要拱背:
請記得要收緊核心,並讓背部保持自然彎曲。"人們常會把背部拱起或捲曲背部,這代表他們忘了要穩住骨盆。要改善這種情況,他們必須用力將腹肌收緊,"Kenny 解釋道。
❌ 保持穩定,別讓槓鈴搖搖欲墜:
"這是初學者常見的問題:槓鈴很容易左右搖晃。修正的技巧是要讓槓鈴在你的背上與你形成一體,一同移動,"
為了穩定,你需要將手肘往內朝自己拉,將槓鈴往下拉。
❌ 膝蓋內夾:
深蹲時,你的膝蓋應該跟著腳尖所指的方向移動。包括蹲下與站起來時,都請小心不要讓膝蓋向內夾。
❌ 腳部與地面接觸不良及腳部姿勢不正確:
深蹲時,請讓你的體重平均分佈在整個腳掌上。"你應該要感覺到你的大拇趾、腳跟及腳掌外緣都牢牢地踩在地面上,"
有哪些人該避免做深蹲嗎?
只要你做的深蹲類型是自己能力所及的,從醫學角度上來說,其實並沒有不能做深蹲的理由。即便如此,如果做深蹲時會用到的關節、肌肉或韌帶層受過傷,那麼建議在嘗試深蹲前先諮詢醫師意見。
● 膝蓋不能超過腳趾?
不,其實深蹲時膝蓋超出腳趾並沒有錯。
"就人體構造來看,當你爬樓梯時,膝蓋本來就會超出腳趾前方。深蹲時也是同樣的道理:從人體工學上來看,你的膝蓋會往前,這是完全正常的,"
深蹲牽涉到膝蓋、髖部、腳踝的連動彎曲,而彎曲的程度會取決於你的體型與深蹲時動作的範圍。
● 腳踝靈活度不足的人不能深蹲?
腳踝靈活度不足確實會限制到你能深蹲的範圍。但透過簡單的方式就能解決:讓腳跟踩在踏板上或穿特殊的鞋子(例如舉重鞋)將腳跟抬高。
而儘管這個技巧能讓你蹲得更深並保持背部挺直,但要做的不只如此。"這對於訓練出良好的動作及正確機制是有用的。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!你還是需要在腳踝甚至髖部的靈活度上多下工夫。"
這可以透過特殊的訓練或深蹲本身來達成,例如做節奏深蹲或高腳杯深蹲。
● 腳太長的人不適合深蹲?
當然不是!若你的雙腿較長,你會需要讓胸部稍微傾斜來修正槓鈴的軌跡。你會更需要用力收緊身體後方肌群(尤其是背部)。
若你的四肢較一般人來的短,你會發現做深蹲時感覺更輕鬆,因為需要移動的距離變短了。這也是為什麼在優秀的健力選手中,常見到這種身材。
總結來說,深蹲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訓練。會改變的只有運動時的角度而已。
相撲式深蹲的重點比較擺在內收肌群(大腿內側)上。做法與典型深蹲一樣,除了開始姿勢是雙腳打開比肩寬,且腳尖朝外以外。
窄距深蹲較強調四頭肌的部分。做法與典型深蹲一樣,但開始姿勢是讓雙腳與髖部同寬並呈平行。
全蹲是萬能的!知名的"全幅度深蹲(ATG)"是一種動作範圍最大的深蹲方式。這個動作的重點是要提升你在各個角度下的力量。
"我們生活在每天會坐著 8 小時甚至到 10 小時的世界裡。我們的肌肉會以省力的方式工作,所以很難產生力量及運動的範圍,"
"基本上,全蹲姿勢不會收縮你的肌肉。有些人會用這種姿勢吃東西,有的則用來休息,但我們並沒有這樣的習慣。"
就跟羅馬一樣,"全幅度"的深蹲也不是一天就能練成的,但每個人只要稍有毅力都能做到。做法就跟典型深蹲一樣,但蹲得越低越好。
⤷ 但請注意:背部捲曲會有風險。
ℹ️ 提示: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先在腳跟底下墊東西,讓你在習慣動作的同時,訓練髖部與腳踝的靈活性。
深蹲跳可以訓練你的爆發力(綜合力量與速度)。它能讓你的心跳狂飆,很適合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。
做這項訓練時不要負重。開始姿勢與典型深蹲一樣,但當你蹲到最低時,用力往上跳來完成一次訓練。如果有自信,可以試著負重做做看。
如果你想要增加力量,箱式深蹲是很好的訓練。
在典型深蹲中,你會在蹲下時蓄力,然後在站起時重新分配力量。做箱式深蹲時,往下時會放鬆大腿肌肉,所以往上時(尤其是四頭肌)就會花更多力氣。因此,你可以用這項訓練來重點加強這個區域。
動作就跟典型深蹲一樣,但要先坐在椅子上或箱子上一兩秒再站起來(請慢慢地往下才不會傷到背部)。
單腳深蹲是一種單側訓練(一次只會訓練到一邊)所以強度更高。它加強的肌肉與典型深蹲一樣,但需要用到更多的腹部力量及腳踝靈活度。
⤷ 初學者應先熟練典型深蹲後再嘗試這種訓練。
開始時雙腳站直。將體重轉移到單腳上並將另一腳往前伸直。
彎曲站立的那隻腳直到達到全深蹲的姿勢(盡量讓大腿與地面平行)。在空中的腳應伸直且不可碰到地面。
要站起來時,用力推站立的那隻腳,直到你完全站直。
ℹ️ 提示:為幫助平衡,你可將腳跟抬起及/或靠在牆上。
你也可以做一些弓步、椅凳跨步、臀推或硬舉來配合深蹲訓練。
我們已經從力量到靈活度與機動性等方面,向你介紹深蹲的所有好處。
深蹲(幾乎)對每個人及每種運動都有幫助。所以現在就抓起槓鈴跟我們一起深蹲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