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尾、卡桿、輾磨... 這麼多你不熟悉的術語? 參考我們的滑板、交通板及長板相關詞彙,為你的下一堂課做好準備!
為了剛開始接觸而且對滑板用語一竅不通的你,
~迪卡儂準備了一份詞彙表,讓你不會迷失在滑板世界的術語裡。
一定要記住喔!
滑板:板子的兩側往上翹。這是目前最普遍的樣式,到處都能見到:不管是在街上或學校外面,尤其是滑板公園!滑板練習有多種不同項目,可能在街上,也可能在滑板公園進行,包括碗池或坡道。
長板:板子較其他更重而且更長。具備堅硬的板身、較大較軟的輪子,可確保良好的抓地力和對速度的掌控,是追求速度和滑行感的理想板型。
衝浪滑板:形狀和尺寸與交通板非常相似,前輪架的滑行軌跡非常緊湊,可模擬衝浪的轉彎效果。
交通板:板身較窄,不一定有板頭,外形接近長板,但體積更小、更靈活。交通板非常適合在城市裡短距離移動,由於輪子更大,比傳統滑板容易通過障礙物。它的用途就是在城市內移動,可以輕巧地在人行道上滑行及迂迴前進
輪軸:置於輪架中心的螺絲,可以鎖緊或鬆開,在轉彎時發揮滑板的靈活性
襯套或軸襯:放置在輪架軸周圍,這個柔軟的塑膠零件能夠減輕震動並防止碰撞。可依據滑板玩家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軟硬度。
砂紙:貼在滑板正面的「黑色玻璃紙」,讓你的鞋子可以黏住板面。
墊片:固定在滑板和輪架之間的橡膠片,可以在你做出各種特技動作時吸收震動
軸承:也可以稱為培林。每個輪子需要兩個軸承,有了它,輪子才能轉動!
輪子:滑板不可或缺的元素。沒有輪子,滑板就無法行進:-)
輪架:鎖在滑板上的鋼製零件,連接板身和輪子
溜滑板:這個動詞涵蓋滑板、長板、交通板
玩家:從事滑板運動的玩家。一般來說,這個術語用於所有極限運動。
滑板人:簡單來說,就是玩滑板的人。
街滑:不去滑板公園,只在街上溜滑板的滑板人。
碗池玩家:在碗池及坡道滑行的玩家
站姿:滑行時的朝向,指左腳在前(regular)或右腳在前(goofy)
Goofy:右腳站在滑板上,用左腳推進
Regular:左腳站在滑板前面,用右腳推進
Mongo:用前腳推動板子前進,避免從小就這樣站,容易發生危險,而且很難進步。
反腳正滑(Switch):以與慣用姿勢相反的站姿滑行。例如你本來是regular,切換成右腳在前,變成goofy
抓取(Catch):在空中時用腳抓取滑板。
進入(Entry)/退出(Exit):用滑板輪與障礙物摩擦、卡在障礙物上或滑後輪之前或之後的技巧。
定住(Stick):做完一個技巧後站在滑板上定住
摩擦(Slide):用滑板的一部分與障礙物摩擦,可能是板尾、板頭或板肚。
輾磨(Grind):用輪架的一部分與障礙物摩擦。
板點:與同伴一起練習滑板的地方。可以是滑板公園或是街上的一處地點 技巧:也可以稱為招式!
滑板蠟:可以在滑板店購買專用蠟或使用一般蠟燭。將蠟塗在桿子或路緣石上,使其變光滑。
後輪滑行(Manual):跳上障礙物後用後輪滑行。
前輪滑行(Nose manual):與後輪滑行一樣,只是改用前輪。
豚跳(Ollie):滑板的基礎動作。目標很簡單:帶板起跳。只要掌握這個技巧,你就能跨過障礙物、向前滑行並學習其他招式。
正腳倒滑(Fakie):踩在板子上向後滑行,就像反腳正滑,但是保持一樣的姿勢。(後腳往前移,用力下壓板尾,就成了倒滑豚跳(ollie fakie))
反腳倒滑(Nollie):豚跳時前腳用力下壓板頭。
內跳轉(Backside 180):帶板向內側旋轉180°。
外跳轉(Frontside 180):帶板向身體背側旋轉180°。這些轉體動作可以在反腳正滑、反腳倒滑和正腳倒滑時進行。
卡板身(Boardslide):一種將板身中央跨在桿子或台子上滑行的技巧。
卡板側(Lipslide):就像卡板身,但是先讓後輪架越過桿子上方,然後滑到桿子的另一側。
卡板尾(Tailslide):用板尾接觸表面滑行的技巧。
卡板頭(Noseslide):用板頭在桿子或路緣石上滑行的技巧。
輪架卡桿(50-50 grind):將滑板的前後輪架卡上路緣石或桿子滑行。
後輪架卡桿(5-0):只用後輪架卡上目標滑行。 板頭卡桿(Nosegrind):用前輪架卡上目標滑行
轉板(Shove-it):讓板身向後轉180°的技巧,也稱作Varial
倒板(Pop shove-it):與轉板的原理相同,但是讓滑板彈起來。
腳跟翻(Heelflip):翻轉方式與腳尖翻的方向相反。用腳後跟往反方向翻轉滑板。
腳尖翻(Kickflip):這個技巧是將腳往板側踢出去,使板身沿縱向軸線轉一圈。
倒尖翻(Varial flip):同時做倒板和腳尖翻。
360度翻板(360 flip):讓板身向後轉360°並結合腳尖翻的技巧。也稱作Trefli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