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雷注意!情況不容樂觀,大量工業化運用讓塑膠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,就連海洋也無法倖免……並造成生態破壞。讓我們分析與提出解決方案吧!
海洋佔地表面積的71%,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,對生命和社會扮演重要角色,但現在卻面臨塑膠污染的威脅。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)的研究預估2050年時,海洋中的塑膠會比魚還多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類污染會造成什麼影響?有「塑膠大量使用」的解決方案嗎?一起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吧!
我們三不五時都會聽到塑膠(plastic)這個字。可是,到底什麼是塑膠?其實這個字來自希臘文的「plastikos」,也就是「能夠被塑型」的意思。這種材質的主要特性就是具有極高的延展性。
塑膠也很輕、防水,最重要的是它很便宜。這些特性讓材質被大量使用:瓶子、包裝、器具、工具、玩具,都是用塑膠製造的!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:所有東西都有用到塑膠,超扯的,對嗎?
現在,塑膠的年生產大約是3億噸。這個材質因為過去60年的過度使用,以及需要很多時間才會分解(要4個世紀),所以對環境帶來很大的污染,海洋的塑膠污染更是嚴重!想想看,全球每年製造的塑膠,有10%會進到海洋中,更只有12%的塑膠製品會被焚化,而剩下的塑膠產品就會繼續殘留在某個地方……
我們會覺得,自己有努力做對的事情:把包裝盒丟到垃圾桶、好好做資源回收等……那海洋中的塑膠是怎麼來的呢?歐洲衝浪者基金會(Surfrider Foundation Europe)表示,80%的海洋廢棄物都來自陸地:非法傾倒廢棄物、工業塑膠顆粒洩漏、隨地亂丟垃圾等。這些垃圾就會沿著河川及下水道進入大海。另外10%的污染來自海洋活動和相關人員:釣魚、休閒活動、船運;最後10%的廢棄物則是海邊遊客丟棄的。
雖然塑膠寶特瓶受到許多關注,但海洋中的塑膠主要有3個型態:
1. 大型塑膠:形狀在5毫米以上(例如寶特瓶)
2. 塑膠微粒:形狀在5毫米以下(像是聚苯乙烯顆粒)
3. 塑膠奈米粒:形狀在1奈米以下 (肉眼看不見的粒子)
所以這些污染有的看得見(當然,這一種很糟……)以及看不見的污染(這種就更糟了!)。
紡織物中像聚酯纖維這類塑膠,有一部分會因為機洗而剝落——裡面的塑膠顆粒也是。洗衣機在排水時,微纖維會跟著剝落,這些材料也就會被直接排放到海洋中。
一直到最近,還是有關於第7塊……塑膠大陸的討論,這個成團在海上漂浮的垃圾島其實是個迷思,世界上總共有5個海洋塑膠微粒的主要集中區(當然不是一件好事)。洋流把垃圾聚集在一起,滯留在海面到海底30公尺以下的區域。
所以我們其實很難從遠處看到這些垃圾。每個海洋都會有自己的塑膠垃圾大陸:北太平洋(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帶)、北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南太平洋和大西洋。
接下來要說的事情就更糟了,分散在海洋中的微小的塑膠顆粒會帶來許多影響,很容易被魚和其他海洋生物攝取到體內,也有200多種生物因為這樣而瀕臨滅絕。
除了對海洋生物造成極大的破壞之外,這些塑膠微粒的影響也會延伸到陸地上,因為這些魚和他們體內的塑膠都會被我們吃掉。
最後,則是經濟上的影響。魚群因為塑膠危害而流離失所/遭到迫害,數量越來越少,進而對海洋產業及漁業產生衝擊。
這個影響也連帶衝擊我們的休閒活動、旅遊業和大家最愛的活動場域:海灘因為海水有毒或看起來像垃圾場而關閉;水上摩托車因為螺旋槳捲入塑膠袋而損壞……
雖然前面把狀況說得很糟,但現在來談談「解決方案」吧。可能的解決方案其實已經存在囉!目前已經有很多消除海洋中塑膠顆粒的努力,很多都是由運動員帶領的。
海洋清潔者協會(The SeaCleaners)
由知名船長Yvan Bourgnon發起的Manta計畫就是其中一個例子,這是一艘專門為海洋清潔而設計的加工船。另外還有海洋清理行動(The Ocean Cleanup)的漂浮設施,研發它的是因浮潛開始關注海洋議題的荷蘭青年Boyan Slat。
雖然有這些計畫很好,但整體效果仍有限。這些計畫只會追蹤海面上看得見的污染,只有整體海洋塑膠污染的0.6%而已。其他的塑膠垃圾會溶解成塑膠微粒,向下沉澱到海底或再度被沖到海灘上。
80%的海洋污染都是因為人類的垃圾和其他陸上行為造成的。人類的活動遍及各地,就算是偏遠的海洋區域也是如此。ADEME表示,塑膠是海洋環境中最常見的廢棄物(其實可想而知)。
可是不止這樣:農業排放的化學肥料和殺蟲劑會造成污染,還要加上有毒物質、烴類和石油外洩。
雖然岸邊找到的垃圾有一半是塑膠,但另外仍有一些小量的其他材質垃圾。這類材質包含:玻璃、泡棉、橡膠、金屬和紙類。
廢棄物回收
海灘的垃圾清潔是避免垃圾再度進入海洋的關鍵。像是法國比亞希茲衝浪者創辦的衝浪者基金會等的協會,都投入於此。
但是,我們還可以做更多:想辦法在這些垃圾從河川或水道進到大海前,把垃圾消滅掉。換句話說,就是要從上游解決問題。
之前的計畫雖然都很有用,但沒有辦法從根源解決問題:塑膠過度生產。
許多專家和研究人員都同意改變消費者習慣相當重要,並且可以從一次性包裝開始做起。
歐洲政府從2016年就開始努力,禁止提供塑膠袋,並且在2021年時禁止使用塑膠吸管和免洗餐具。法國政府為了從源頭減塑,也設定兩個目標:「2025年海洋零塑膠傾倒」以及「2040年零一次性塑膠使用」。
所有的公司,不管是哪一種,都有尋找替代的包裝材質的責任——可生物分解或是可以掩埋的塑膠、紙類或鋁——或是完全不要使用包裝。生物基包裝看起來雖然是一個解決方案,但它其實沒有辦法生物分解,生產還會消耗許多能量還有水。也因為此,會造成其他環境問題。
你我都能貢獻加快轉型步調。身為消費者,我們可以留意自己買的東西以及相關包裝,直接從水龍頭飲水或是大量購買產品。
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對化學塑膠的需求,從產品設計、回收到更永續的消費者使用方式都要納入思考。
2021年時,我們減少了1416噸的銷售及生產包裝。我們的包裝團隊致力在2026年時達到淨零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。
還有其他行動嗎?
迪卡儂已經開始轉型。雖然從2025年1月1號起,新型洗衣機需要裝有塑膠微纖維濾網,但生產污染程度較低的布料仍是個困難的問題。
迪卡儂加入好幾間公司組成的團體,透過測試建立布料成分的標準。哪種布料最容易分解?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後,就能選用微纖維排放最少的布料材質了。